项目介绍

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广泛应用与高速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身处信息时代不断提高信息思维能力和技术水平,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面向各行业相关人员进行信息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做到“持证上岗”,不仅是国家、政府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推动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加快信息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医务人员信息技能“持证上岗”步伐,“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项目(以下简称MILC)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遵循“普及医信技术、提升职业技能、拓展就业机会、服务经济社会”的理念,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信息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高技能复合型劳动者。

1.目标

建立和完善我国医学信息化教育体系,为医疗行业培养出符合数字化医疗机构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力争使医信课程覆盖全国80%的医学院校并针对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医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工作,填补我国医疗机构人才需求与院校教育之间存在的差距,实现学历与技能认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卫生行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医疗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我国医疗行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3.指导方针

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以满足就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和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实现与岗位零距离

4.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件要求:“职业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要求学生毕业前应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取得相关部委的培训“证书”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毕业”。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文件要求:“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指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2010年年初,卫生部开始推动研究和制订《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撑和保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方便群众就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指出:学习与掌握“医学信息技术”是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

2012年7月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38号文件,文件中着重指出:要研究制订本地区的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完善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和服务于技术、应用的实用型专门人才。扶持一些有条件的院校或单位建设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建立业务培训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提高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能力。